沒圖沒真象....拆來看看就知道怎麼回事了....
隨便拿一隻舊烙鐵:
先將手把轉開與烙鐵座分離:
將電源線與電熱絲的壓接螺絲轉開:
烙鐵頭拆掉:
從烙鐵頭插座處夾緊,用力將烙鐵座拉出,上下分離:
鬆開固定烙鐵頭的螺絲:
全部拆開就是這樣:
如果再把加熱器拆開就是這樣:
一個烙鐵插座上繞上加熱絲,中間夾上許多隔熱絕緣的材料(不知是啥?):
P=[(110)^2]/525.4=23W....
良好的焊接可以確保電路正確工作,同時也能保持更穩定的工作狀態以及更長的壽命。
其實要將導體連接,最好的方法不是用焊的,而是用壓接或絞接,接觸電阻會比較小。一般電子線路用焊接是因為不方便壓接才用這樣的方法。
如果預算高一點,或者是要用無鉛焊錫....強烈建議使用控溫烙鐵。
其實基本的結構都差不多,主要差別除了加上控溫系統之外,就在加熱元件不同....
控溫烙鐵用的是陶瓷加熱器:(這是從898D上那隻烙鐵拆下來的....)
紅色的兩端加上電壓就會發熱,而且加熱速度超快。我是沒有精確測試,但是舊式的加熱器,用手抓住通電後也要好幾秒鐘才會感到熱度,陶瓷加熱器則是幾乎瞬間就讓你受不了,一定得放手不可....
除了發熱,加熱器同時也是溫度感測器。從藍色兩端可以測得電阻值,實測(室溫23℃約為46.74Ω):
特別的是溫度升高後....電阻會上升(PTC)....所以是愈熱愈省電(?)....因此利用電阻變化偵測溫度變化,就能準確控制加熱溫度。
兩者加熱器排排站合照!
打完收工!
本來想把拆解898D的內容也寫上去....無奈拆解後的「屍體」不知放在哪兒?
回覆刪除所以等我找到再補吧....
感謝終於有人貼文把電烙鐵講解得這麼仔細 期待版主下一次的文章!!
回覆刪除那些從加熱器拆下的絕緣材料應該是雲母片,雲母片本身具有高電阻,之前拆過,加熱器外層會有加熱絲(但沒接導線,好像只是要包住雲母片)中間是雲母片,內層才是加熱的地方,裡面每圈纏繞的加熱線排得非常密集,但中間還是有空隙做隔離(本身經驗)
回覆刪除嗯....質感很像是雲母片....只是我沒去深究到底是不是....因為我以前用的雲母片都是平板的....很容易碎裂....沒有像這樣捲起來的,所以也不敢下定論....
刪除